學會說要大家談談孩子教育的事,
許久沒寫文章了,就當成在博客上閒聊似的嘮叨幾句吧!
啟動孩子生命的熱情
「看看您身邊的孩子,是否眼睛裡仍閃著慧黠的光亮?」
剛開學不久,就接到幾通家長的電話。多是著急孩子課業上的表現、擔心孩子對老師上課的內容不感興趣......。您也有類似的困擾嗎?或者,也經常要處理面對滿心憂慮的家長呢?
每次,我總要這些心急的爸媽們寬寬心:「只要他曾經是愛發問的好奇寶寶,那麼,只要『讓天賦自由』,就能再啟動他對學習的熱情......」
「幾乎每個孩子小時候都是活潑、好動、愛發問、對任何事物都充滿好奇心....。然而,接受學校教育的時間越久,卻越來越安靜、對事物不容易感到興趣、對生命失去熱情......。」「原本充滿生命力的孩子,為何會變成對什麼都提不起勁,失去了熱情和信心?」
是呀!這不就是我們經常談到的「異象」嗎?假設孩子的學習環境(包含家庭與學校)是正常而穩定的,那為什麼個體出現了如此大的落差?
我們試著分析:該是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,某些熱情被壓抑、澆熄了。
從『讓天賦自由』[1]及3 Idiots[2]中的敘述,對照孩子的模樣,或許可以讓我們找到片段的解答:
『社會課裡,一堆年代、地名、人名,總讓人頭昏腦脹;但對於線上三國遊戲裡各個角色總能如數家珍......』
『弄不清有關百分率的數學應用題,可是都能記得職棒裡每個喜愛選手的打擊率......』
『上電腦課時,還沒將老師交代的作業完成,就切換到另一個視窗下載他喜歡的歌曲或影片......』
您的孩子也是這麼可愛嗎?如果答案是肯定的,那麼,「恭喜您」,他的熱情仍在!
而且,我們甚至可以更確切地說:
「並非社會、數學、電腦這些內容本身無趣,並非孩子學不會,而是我們還沒找到引起他興趣及教會他的方法」。
『當「天賦」遇見「熱情」,一個人就會被啟發並且感覺最自在,也就是當一個人做他擅長(天賦)又喜愛(熱情)的事,自然會有最好的表現。』
『一切為了分數,一切為了工作!為什麼一生下來父母就幫我們決定我們長大要做什麼,從來沒人問我們想做什麼。如果麥可。傑克森的爸爸逼他成為拳擊手,拳王阿里的爸爸非要他去唱歌,想想後果會有多恐怖!』
在我們迫切期待孩子「學會」的過程中,有多少熱情被我們用「分數」及「理所當然」一再地壓抑了?
或許,您會反駁:「有那個父母不是望子成龍、望女成鳳?」,「這是一個競爭的社會,打好學習的基礎,日後才能在現實社會中安身立命呀!」
是的,我們都期待孩子能順利成長。只是,汲汲營營於用分數計較孩子的學習是否恰當?能讓孩子順立成長且能安身立命的,不該是「對生命的熱情與態度」嗎?
『3 Idiots一片中,Farhan,熱愛動物攝影卻因為老爸殷切的期盼,不得不放棄最愛的攝影進入帝國理工大學就讀,準備畢業後當工程師。他從一出生就被老爸指定以後要成為工程師,遵循著被安排好的道路而成長。可是他沒有辦法忘記對攝影的熱愛,一直活在「爸爸希望」的陰影與內心的矛盾中,一直到他遇見了他的死黨Rancho才解開了他心中的封印......』
縱觀近幾年幾個吵得沸沸揚揚的議題,從「課程改革」、「教師專業發展」...一直到前一陣子的「反霸凌宣導」、「提高輔導教師編制」...多的是技術層面的探究,偏重問題表象的處理,卻似乎顯少關注「教育的基本面」。又或者說,是疏忽了「教育本質」面向的省思:
「教育無他,愛與榜樣而已。」
如果我們不能讓教育回歸教育,用更寬容的態度看待孩子的一切,而只著眼於學習的成就、怪罪升學壓力、抱怨體制不健全,又如何能引導孩子傾聽自己內心的聲音、啟動生命的熱情呢?
很高興在前幾天看到《講義》雜誌『小朋友幸福大調查』的報告:「有八成四的兒童感覺幸福,是十一年來最高......」,您知道對小朋友來說什麼才是幸福嗎?在報告中提到『有三成一認為是「溫暖的家、父母的關心、與父母同樂」......』
您一定希望孩子能幸福快樂吧!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!和孩子一起來閱讀吧!讀書、讀報是一般閱讀,動手操作、體驗、旅行,則是不同形式的「閱讀」—對「生命」的閱讀。從多元的生命閱讀活動中,試著讓孩子找到「喜愛又擅長做的事」,體驗讓天賦自由時爆發的潛能與熱情!
期待在您孩子的眼裡,總是透著慧黠的光芒。
[1] 『讓天賦自由』:作者:肯.羅賓森、盧.亞若尼卡;原文作者:Ken Robinson、Lou Aronica ;譯者:謝凱蒂 ;出版社:天下文化
[2] 3 Idiots:由Rajkumar Hirani所導演的電影,中文譯名為三個白癡(或三傻大鬧寶萊塢),2010年於國內上映。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